重庆江边有“神奇的眼睛”让非法捕鱼无处遁形
编者按>>>
数字经济大潮奔涌而来。唯创新者智,唯奋进者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协同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取得明显成效。
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重庆日报推出“探秘身边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系列报道,从一个个典型工厂、一个个亮点产品以及一项项先进技术入手,生动展现我市近年来取得的智能制造和智慧应用成果。
钓鱼爱好者李明,最近很纳闷。
连续三周,他带两根杆到江北嘴江边钓鱼,钓了3次,被抓到3次。“第一次是下午,第二根杆刚下水,就被抓到了;第二次是大雾天,周围人都没得,本来想着大雾天模糊不清,结果也被发现了;昨天晚上更是奇怪,黑黢黢的一片,看都看不到,居然又被抓到了。”
怎么回事呢?难道江边的某个地方,有一双“神奇的眼睛”在看他?
对!重庆江边,确实有“神奇的眼睛”,而且还不止一双。
这个“神奇的眼睛”就是市大数据发展局推出的2020年重庆市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大应用案例之一——智慧渔政AI调度系统。利用这套系统,执法人员不再依靠蹲守发现线索,而是通过摄像头实现24小时视频取证、主动报警,然后迅速到现场核查、处置。
2020年12月28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决策部署,重庆发布了史上最严“禁渔令”,规定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除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常年禁捕外,全市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其他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捕,暂定禁捕年限为10年。同时,我市还禁止在水生生物保护区垂钓;除水生生物保护区外,全市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其他重点水域,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禁止垂钓,其他时间原则上只允许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单钩)的钓具、钓法。
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重庆,纳入禁捕范围的河流有754条,这些河流要常态化监管,需要大量执法人员,现有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原来的执法效率也较低。“以前打击非法捕捞,只有靠两条腿、一双眼加手电筒,沿着江边步行巡查,对于非法捕捞行为发现难、取证难、反应慢。”重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支队长唐挺说。
大数据智能化帮了忙。
据技术支撑方中国铁塔重庆分公司技术人员唐爽介绍,该系统主要由前端监控、视频AI算法、业务软件平台三部分组成。其中,前端监控主要指摄像头。
这种摄像头和普通摄像头有明显区别,一方面其具备红外夜视、光学透雾、激光补光、自动雨刮、自动巡航等关键特性,无论白天、晚上还是晴天、雨天、雾天等,都可以对江面及岸线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白天视野范围为2-3公里,晚上1-1.5公里。
另一方面,开发团队还为摄像头添加了AI图像识别算法模块,可以自动识别和主动预警,识别准确率高达99%以上。
“当摄像头抓取到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后台会自动派单给负责相应河段的网格员。”唐爽说,网格员手机上会接收到时间、地点、事件类型等信息,并且还附有一段10秒钟的取证视频。如果网格员5分钟内没有响应,就会接到提示电话。如果10分钟内仍没有响应,系统就会按该流程将信息发送给上一级网格员。
截至目前,智慧渔政AI调度系统已建成230个摄像头,覆盖南岸区、九龙坡区、万州区、武隆等多个区县。正是在该系统的协助下,全市5342艘渔船、10489名渔民的退捕任务提前完成,江河水面基本实现“四清四无”(清船、清网、清江、清湖,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将会同全市大数据发展、生态环保、水利等部门,共建共享视频监控资源,力争年内建成智能AI监控点位800个,同时将网格执法机制下沉乡镇街道,建立一套更加高效的互动响应、快速核查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