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行业标准的关停养鱼场,水产养殖路在何方
京郊怀柔有三宝,板栗、虹鳟、西洋参。但近年来,为保护生态、减少对河流环境的污染,作为怀柔农业三大特产之一的虹鳟鱼养殖纷纷腾退,如今,只剩下寥寥几家,“怀柔虹鳟鱼”或将成为历史。
对食客来说,或许只是少了一个选择,但对养殖户来说,却是一场艰难的转型。“农业局没说具体标准,只说我们排水不合格,要求我们限期拆除渔场”,养殖户杨春花告诉记者。对此,农业局相关人士表示,实现循环用水,排水能达到Ⅱ类水即为合格。但实际上,即便达到Ⅱ类水标准,仍会被腾退,“未来可能会不达标”。
(注:本文所指Ⅱ类水标准是针对流水养鱼而言)
杨春花说这是最后一批鱼,处理完后渔场就要拆除了。李谦锋 摄
将要退出历史的养殖户
怀柔虹鳟鱼养殖的历史已有三十多年,早在1983年,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渤海镇田仙峪村(原三渡河乡桃峪村)建立养殖场,依托长城脚下珍珠泉优质冷水资源开始试验养殖虹鳟鱼,由此开启了怀柔虹鳟鱼养殖的大幕。
池中的鳟鱼。李谦锋 摄
多年来,怀柔利用区内沟沟壑壑中长年水温在 5℃-20℃、水质纯净、含氧量高的774处冷泉,大力发展以虹鳟鱼、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一度成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而虹鳟鱼也成了怀柔美食的一大名片。
水产养殖虽然能带动地方产业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污染,尤其是投喂饵料引起的水质下降。近年来,怀柔区开始全面进行渔业整治,全力腾退规模化养殖。截至目前,怀柔已累计腾退70余个规模化渔业养殖场,总占地面积300亩。
“我们家从2001年开始养鱼,是附近最早的一批养鱼户,到现在已经18年了。这片地最早是河滩荒地,我们在这儿建起了渔场。”永兴泰渔场老板娘杨春花向记者介绍,“但是从今年开始,区里加大了环保力度,要求我们全部清退。”
这家位于怀柔区渤海镇的渔场,是目前区里最后一批被腾退的渔场之一。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看到,现场已经拆除了几个鱼池,砂石已将原来的鱼池填平。“还没拆的鱼池里,剩下了最后一批鱼,等把这些都处理了,整个渔场就没了”。
永兴泰渔场在怀柔虹鳟鱼养殖户中规模算是比较大的,整个渔场长500米,宽度大约30-40米,最宽处能达到80米。
“我们渔场总面积有27亩、净水面积有15亩,主要养虹鳟和鲟鱼,产量每年能达到30万斤,另外还会卖出大约100万尾水花(受精卵)、60万尾鱼苗。”杨春花说。
被拆除的鱼池。李谦锋 摄
不能养鱼了,养殖户今后做什么?
“我们在河北涿鹿还有个年产10万斤的小渔场,可现在河北也在整治,具体政策还没有确定下来,但已经通知我们了。一旦渔场全都拆除了,我们只能去市里或区里打工了。我们这儿没有耕地,以后也没有渔场了,这些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就用不上了。”杨春花说。
不只是杨春花,村民杜桐柱2002年开始养鱼,他的渔场在九渡河镇,去年10月已经拆除。
杜桐柱告诉记者,他的渔场比较小,总面积有5亩,水面仅有2亩。“之前作为怀柔特产,虹鳟鱼养殖受到政策支持,取水不收费,2018年初区农业局召集养殖户到镇政府开会,告诉我们区里要开始全面整治,要给我们安水表、收水费,我这点产量就不划算了。再加上环保局检测我们的排水不合格,渔场就这么点儿,也没办法建沉淀池进行污水处理,正好区里给腾退补贴,我一合计就拆除了。”
对于腾退之后的生计,杜桐柱表示自己已经40多岁,“除了养鱼也不会别的,先歇一段时间,也考虑一下今后做什么”。
记者联系到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郅景平,对方表示,“当初我们和人保局等部门也考虑过养殖户再就业的问题,考虑到一是这些村民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其他工作经验,我们介绍的岗位他们未必满意;二来现在社会上就业机会比较多,就让这些村民进行自主选择。”
一场没有行业标准的腾退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以上,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城乡居民“吃鱼难”、保障优质动物蛋白的供给、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强度、促进渔业产业兴旺和渔民生活富裕等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
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并不是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对水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支持养殖户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而对于一些地方在处理水产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时候出现偏差,比如搞“一刀切”,一禁了之、一拆了之,一律拆除、一律禁养,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农业部是不赞成的。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采访了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水产养殖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刘其根,他表示,水产养殖与水环境污染之间不是简单划等号的问题,只有不科学养殖,才会带来水环境污染问题。
刘其根教授指出,水产养殖污染物大多为氮磷等有机物,它们本身并非有害物,可以进行科学回收利用,转化为可以用于土壤的肥料。
杨春花告诉记者,渔业养殖的监管部门涉及农业局、环保局、水务局等多个部门,每次水质检测都是农业局带着环保局或者第三方测试公司进行取样,“去年3月,环保局说我们的排水不合格”。
“有没有咨询过环保局要符合什么标准,怎样才能达到?”
“问了,怎么没问。环保局只说我们不合格,没说标准。我们问环保局,您要我们上什么设备,我们就上什么,但环保局也不告诉我们。那么多钱砸进去万一又不合格了,或者不让养了呢,要知道光一套设备就要好几百万元。”杨春花一脸苦笑。
杨春花说,为了环保检查,从去年5月份开始,花了四十万元建了沉淀池,“我还种了水葫芦、水芥蓝等绿植,对排水中的磷、氨氮等物质进行吸收,渔场内也进行了部分水循环。去年7月,农业局请谱尼测试公司对我们进行了检测,说我们的排水达到了Ⅱ类水标准。”
2018年7月,怀柔区农业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杨春花的渔场进行检测,报告显示“符合要求”。受访者供图
杨春花提供了之前怀柔区农业农村局给养殖户的报告,上面标注着地表水二类标准限值。受访者供图
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显示,Ⅱ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Ⅱ类水经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也可作为饮用水。
“目前我国江、河水质能达到Ⅱ类水标准的,已经是水质比较好的了。”刘其根教授表示。
杨春花的丈夫杨彩东说,去年7月后,渔场的排水一直达标,“农业局甚至考虑保留我这个渔场和另外四家”。但到了12月,事情又起了波澜。
“因为水葫芦这种南方植物没办法适应北京的冬天,12月,水葫芦被冻死了,这次水质检测,排水中的磷超了0.04,从那之后农业局与渤海镇政府就经常来找我进行‘劝退’了。”杨彩东说。
不过,杨彩东说也能保证排水达标,“只要我冬天把这几个池子盖上大棚,这些植物就能安全过冬。我跟农业局承诺,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可以保证排水能达到Ⅱ类水排放标准。但农业局和渤海镇反复找我做工作,最后我们同意签字腾退,只是改造的这几十万这不就打了水漂了嘛。”
被拆除的鱼池,原先遍植水生植物。受访者供图
对此,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郅景平表示,“2017年,怀柔区政府就出台了《怀柔区怀沙河怀九河雁栖河流域渔业综合整治方案》,主要针对‘三条河’流域水产养殖综合治理,达到环保标准的予以保留,达不到环保标准的限期整改。但将来政策是否又有变化,或者现在虽然达标,以后是否出现不达标的情况,都很难说。”
很多小渔场之所以选择主动腾退,郅景平表示,“一是我们鼓励渔业养殖循环用水,循环水设备价格昂贵,这些散户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购买。二是环保等部门对这些养殖场每月都会进行排水检测,检测不合格就会罚款。三是水务局也开始收水费了。另外,对于这些腾退的渔场,我们也有相应的补偿政策。”
腾退标准由谁来定
对于水产养殖相关环保标准是多少,以及由哪个部门制定,郅景平表示,“环保标准是由怀柔区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制定,具体标准是多少农业局不知情,环保局只是告诉我们哪些不合格。”
记者随即联系到怀柔区生态环境局,但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是由区农业局制定的,具体情况还是去问农业局。”
那么,渔业养殖会产生多少污染?记者对此采访了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养殖管理科科长张振兴,他表示,流水水产养殖的出水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污水,业内一般称为排水,流水速度也较快,相当于鱼在水里“洗澡”,即使有一些饵料、粪便等污染物,也属于可循环污染物,经过科学处理之后,可以被生态系统吸收。鱼类本身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比如每年向水库中放进一些鱼进行增殖放流,也是为达到生态平衡,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张振兴还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怀柔发展渔业养殖主要是响应当时国家提出的‘菜篮子’工程,并没经过科学规划,而现在为了提高怀柔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规范渔业养殖,开始对畜禽养殖业清退及渔业综合整治。”
那怀柔现在还有渔场吗?张振兴说,目前怀柔还保留了几家能够实现循环用水的渔场,主要用于鲟鱼的仔种培育。
那么,达到什么标准才可以继续养鱼?张振兴解释说,“除了实现循环用水,排水如果能达到Ⅱ类水排放也可以。但其实腾退中的部分渔场排水是可以达到标准的,之所以还是被腾退,也是考虑到今后情况的不确定性,比如进水都达不到Ⅱ类水标准,即使再进行水质处理,排水也不可能达到。”
“河水污染确定是由养鱼造成的吗?渔场腾退后,怀柔的河流水质就能达到Ⅱ类水标准吗?”这些养殖户心中的疑问,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的答复。
就养殖户提出依靠植物吸收的生态处理方法,张振兴答复称,“生态净水区域要达到渔场总面积的2/3,才能达到净化要求。而怀柔当地大多是小渔场,占去这部分用地,就养不了多少鱼了。而且这些水生植物冬季、初春、晚秋等低温季节不生长,之前也有农户尝试过盖大棚,但植物长势并不理想。另外,一旦盖大棚,就属于农业设施用地,还需要国土部门的审批。”
当记者问到,区农业农村局有没有进行政策引导时,张振兴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流水养殖行业标准,在养殖、腾退等执行层面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支持,尤其水处理方面在全国范围都是难题,“我们曾向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过申请,希望出台流水养殖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但到现在也一直没出。”
对于怀柔区水产养殖综合治理,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渔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国家水产养殖行业标准,尚处于考证阶段,还未正式公布。由于没有相关政策及文件支持,对此次怀柔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并未提供过多指导意见,主要工作由怀柔区政府主导。
记者拨通“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官网上公示的主管领导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官网写的是政府办公室电话,领导办公室电话不方便透露”。记者表示要询问水产养殖综合治理相关问题,对方表示有问题去找农业局。
很多问题因为官方没有给出明确说法,许多养殖户表示“一直悬着心”。从1983年就开始养鱼,今年已经65岁的张克起,在杨宋镇有一家70亩的渔场,由于他的渔场不在“三条河”流域,至今还未被劝退。按照张克起自己的说法,“事有轻重缓急,可能还没有顾上我这”。
但张克起也同样担忧,他的渔场除了养殖成鱼外,主要是鲟鱼仔种培育,两年前,他看到将要对水产养殖进行整治的消息后,就陆续停了对鱼苗的培育,减少了养殖量,现在渔场里只剩下一些亲鱼和少部分成鱼。
“这些鱼一直养着,却不能产生效益了。我们现在就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明确的政策和标准,如果清退,按照怎样的补偿;如果允许我们保留,又是什么样的环保标准、相应的水、电等费用是多少,我们合计一下看还能不能坚持。”张克起说,“现在进退两难,‘吊在这儿’也挺难受的”。
虹鳟鱼都是从哪来的
渔场腾退,是否对怀柔餐饮产生了影响?日前,记者就来到位于“虹鳟鱼一条沟”,对于有多家餐馆及度假村的苇店村进行了探访。
“我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来怀柔玩几天,除了避暑,还惦记着吃这儿的虹鳟鱼。”提起虹鳟鱼来,游客小张立刻变得很兴奋,“烤虹鳟更是每次必点”。
怀柔的招牌菜,烤虹鳟和生鱼片。李谦锋 摄
渔场都腾退了,那怀柔虹鳟鱼从哪来的?张振兴表示,在腾退渔业养殖的基础上,为了延续怀柔虹鳟鱼、鲟鱼的美食招牌,怀柔区推出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模式,即怀柔生产优质冷水鱼苗种,销售到外省进行养殖,待种鱼达到食用标准后,再通过低温保鲜的方式将活鱼运回怀柔,放入“保鲜池”中待食客挑选。
不过,许多餐饮从业者还是有些担忧,餐厅老板张义忠表示,“现在不光是北京在腾退渔业养殖,连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也已经开始了,我们担心外地的供货量能不能供得上。”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从河北省生态环保厅了解到,今年1月初,河北省已经发布《河北省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开展了全面整治行动,以饮用水水源、水质较好湖库、近岸海域等敏感区域为重点,科学划定养殖区,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拆除超过养殖容量的网箱围网设施。同时,开展对大中型水产养殖场的水质监测,加强对水产养殖尾水的监控。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由于山西气候干旱,水资源贫乏,是中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对于大中型养殖项目从未批复过。山西省农业厅渔业局工作人员说,“目前我们也在对黄河流域渔业养殖进行考察,研究如何在符合环保、水文等要求下,开展渔业养殖。”
北京还有大型渔场吗
不少采访对象都表示,除了怀柔还保留有几家小型渔场外,目前北京市只有房山还保留有一家大型渔场。
记者日前来到房山这家渔场,负责人称,园区现在采用多级用水、循环用水和水态处理,实现了整体循环用水的养殖模式,这是渔场得以保留的最主要原因。
“2013年公司创建之初,我们就想突破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不单纯依靠养殖,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仔种培育和储运,北京总部更多作为仔种供应和储运基地。”这位负责人介绍,“通过自建或合作的形势,目前我们在江西、湖南、河南等地有多家养殖基地,这些鱼达到食用标准后运到北京,净化处理后再投入市场。”
不过,这名负责人也认为,这一模式投资高昂、一套设备动辄数百万元,而且,外地养殖再运回本地,物流环节太复杂,成本太高,并不适合小型养殖户。
储运中心的存鱼。李谦锋 摄
水产养殖路在何方
传统养殖方式逐渐被腾退,渔业养殖又该如何发展?
“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及生态养殖,现代化科学工厂养殖是今后要倡导的。”刘其根教授介绍,今后要大力推动全封闭内循环水,渔农综合种养,湖泊、水库等开放式大水面生态养殖,养殖尾水科学处理等养殖方式的发展。
今年2月份,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此外,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在《河北省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引导和鼓励以节水减排为核心的池塘、工厂化车间和网箱标准化改造,重点支持废水处理、循环用水、网箱粪污残饵收集等环保设施设备升级改造。
传统养殖方式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节水减排、循环用水等发展方式为代表的现代化生态养殖已成趋势。然而,如何才能促成产业升级,并促进养殖户顺利转型,仍值得思考。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