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大西洋鲑丰收
来源:
编辑:
时间:2022-10-18
日前,从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传来消息,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在青岛获得了丰收。据悉,试验区探索出一种我国深远海养殖可复制的新模式,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海”走向“深蓝”。
“这是我们成功收获的中国首批深远海大西洋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说。
在离岸120多海里的试验区,记者看到,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正有序实施收鱼作业。记者了解到,该装备总共养殖大西洋鲑10万条,截至目前共收鱼15000条。此次大西洋鲑养殖实施主体为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山东省属国企山东海洋集团联合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青岛海洋投资集团合资成立的试验区项目推进平台。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负责人王亚楠说,深远海养殖为我国居民提供了优质蛋白的新选择,为食物安全增添了“深蓝保险”,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对海产品“量”的需求和“质”的追求。
“试验区内,在实用性、高功效和智能化等方面,‘深蓝一号’网箱不断实现改造升级,先后新增生物量监测系统、优化养殖监控系统和远程信息传输系统,百余海里外的养殖情况,在陆地上就可以一键直观、直管、直达。”作为“深蓝一号”网箱的设计者之一,湛江湾实验室副主任严俊告诉记者,在硬件设施上,目前可以通过生物量监测系统在管控中心实现鱼类生活状态、进食情况、形状大小的实时监控,生产管理人员随时根据这些信息来观察并调整饲料的投喂情况。
深远海养殖,装备先行。“通过加装养殖光控、多参数传感器等设备,扩大了监控范围、提升了监测能力,实现了环境参数采集精准化、数字化,更精准掌握鱼类动态,为鱼儿的健康成长全方位保驾护航,极大提升了成鱼品质。”严俊说。
记者了解到,试验区位于黄海冷水团海域,最大的特点为拥有底层冷水资源,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适宜三文鱼等高附加值冷水鱼的生长,让中纬度地带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成为可能,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年,“深蓝1号”在试验区内成功养殖虹鳟,共收15万条成鱼,单鱼平均重量超4千克,品质超过欧盟出口标准,标志着我国首次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三文鱼取得成功。
2021年12月,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又成功完成10万尾鱼苗从陆地向试验区的接力转运,成活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经过半年的精心喂养,三文鱼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又获成功,试验区海域实现了养殖常态化、品种多样化,进一步验证了试验区养殖的技术路线、生产模型。
“这是我们成功收获的中国首批深远海大西洋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说。
在离岸120多海里的试验区,记者看到,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正有序实施收鱼作业。记者了解到,该装备总共养殖大西洋鲑10万条,截至目前共收鱼15000条。此次大西洋鲑养殖实施主体为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山东省属国企山东海洋集团联合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青岛海洋投资集团合资成立的试验区项目推进平台。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负责人王亚楠说,深远海养殖为我国居民提供了优质蛋白的新选择,为食物安全增添了“深蓝保险”,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对海产品“量”的需求和“质”的追求。
“试验区内,在实用性、高功效和智能化等方面,‘深蓝一号’网箱不断实现改造升级,先后新增生物量监测系统、优化养殖监控系统和远程信息传输系统,百余海里外的养殖情况,在陆地上就可以一键直观、直管、直达。”作为“深蓝一号”网箱的设计者之一,湛江湾实验室副主任严俊告诉记者,在硬件设施上,目前可以通过生物量监测系统在管控中心实现鱼类生活状态、进食情况、形状大小的实时监控,生产管理人员随时根据这些信息来观察并调整饲料的投喂情况。
深远海养殖,装备先行。“通过加装养殖光控、多参数传感器等设备,扩大了监控范围、提升了监测能力,实现了环境参数采集精准化、数字化,更精准掌握鱼类动态,为鱼儿的健康成长全方位保驾护航,极大提升了成鱼品质。”严俊说。
记者了解到,试验区位于黄海冷水团海域,最大的特点为拥有底层冷水资源,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适宜三文鱼等高附加值冷水鱼的生长,让中纬度地带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成为可能,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年,“深蓝1号”在试验区内成功养殖虹鳟,共收15万条成鱼,单鱼平均重量超4千克,品质超过欧盟出口标准,标志着我国首次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三文鱼取得成功。
2021年12月,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又成功完成10万尾鱼苗从陆地向试验区的接力转运,成活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经过半年的精心喂养,三文鱼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又获成功,试验区海域实现了养殖常态化、品种多样化,进一步验证了试验区养殖的技术路线、生产模型。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