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的渔业生产与第三产业的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是滨水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推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休闲渔业又称游乐渔业,是以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为目的的渔业活动。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依托渔业设备、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传授渔业文化知识等与现代渔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由最初的单一垂钓向集休闲、餐饮、娱乐、旅游和健身等综合功能发展。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的渔业生产与第三产业的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属于跨部门、跨学科的新产业。
休闲渔业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它是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重要组织部分,休闲渔业的兴起,将会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内容。因此,农业部早在“十三五”渔业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发展我国休闲渔业产业,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2003年实施休闲渔业监测统计以来,我国休闲渔业产值及其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19.56%。2019年,我国全年休闲渔业产值达943.18亿元,占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的3.57%,占涉渔第三产业产值的12.45%,同比增长12.34%,增幅有所回落。
从产业的地域分布上看,省际间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东西部省份发展差异有加大的趋势。沿海地区11个省份(包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休闲渔业产值约为602.32亿元,同比增长14.69%,占全国休闲渔业产值的63.86%;内陆20个省份休闲渔业产值约为340.86亿元,同比增长8.42%,占全国休闲渔业产值的比例为36.14%。
根据2017年农业部编制的《休闲渔业发展情况监测表》中关于休闲渔业的监测分类,将我国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垂钓及采集业、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观赏鱼产业、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以及其他共5种类型。2019年我国休闲渔业产值主要来源于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和休闲垂钓及采集业,分别为446.16亿元和284.16亿元,共占全国休闲渔业产值的77.43%,占比进一步增加,较2018年增长3.45%,其余类别占比较小。
2019年休闲垂钓及采集业营业额约284.16亿元,比2018年增长8.53%,占全国休闲渔业产值的30.13%。其中,淡水垂钓及采集业约229.98亿元,占80.93%;海洋垂钓及采集业约54.18亿元,占19.07%。
从区域营业额看,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区域及华南地区。全国休闲垂钓及采集业营业额高的省份主要有湖北、江苏、山东、广东、安徽、四川等。全国前十位的省份休闲垂钓及采集业营业额约235.78亿元,占总量的82.97%。其中,沿海地区5个省份(江苏、山东、广东、海南、浙江)营业额约111.52亿元,占总量的39.24%;内陆地区5个省份(湖北、安徽、四川、湖南、江西)营业额约124.26亿元,占总量的43.73%。
从淡水垂钓及采集业营业额看,内陆地区是淡水垂钓及采集业发展的主力军,约157.31亿元,占淡水总量的68.40%,其中湖北约64.42亿元,占淡水总量的28.01%,名列第一;沿海地区约72.67亿元,占淡水总量的31.60%,其中江苏约35.18亿元,占淡水总量的15.30%,名列第二。从海洋垂钓及采集业营业额看,沿海地区的山东、海南、广东、辽宁四省位居前四,分别约22.73亿元、12.75亿元、7.81亿元和7.09亿元,占海洋总量的92.97%。
2019年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营业额约446.16亿元,比2018年增长24.19%,占全国休闲渔业产值的47.30%。其中,海洋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营业额约249.47亿元,占总量的55.92%;淡水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营业额约196.69亿元,占总量的44.08%。
从区域营业额看,全国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营业额排名靠前的省份同样集中在沿海区域和长江流域,重点有山东、广东、湖北、江苏、四川、辽宁等。全国前十位省份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营业额约387.24亿元,占总量的86.79%。其中,沿海地区5个省份(山东、广东、江苏、辽宁、浙江)营业额约290.29亿元,占总量的65.06%;内陆地区5个省份(湖北、四川、吉林、安徽、江西)营业额约96.95亿元,占总量的21.73%。
从海洋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营业额看,沿海地区具有绝对发展优势,前八名均为沿海地区省份,分别为山东、广东、辽宁、浙江、海南、福建、江苏和河北,约243.92亿元,占海洋总量的97.77%;内陆地区的四川排名第九,约1.89亿元,占海洋总量0.76%。
从淡水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营业额看,内陆地区发展略占优势,约131.78亿元,占淡水总量的67.00%,内陆地区的湖北和四川排名第一和第三,分别约39.29亿元和23.33亿元,占淡水总量的19.98%和11.86%;沿海地区的江苏排名第二,约25.05亿元,占淡水总量的12.74%。
2019年休闲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等营业额约122.59亿元,比2018年增长7.59%,占全国休闲渔业产值的13.00%。其中,休闲钓具、钓饵和水族设备分别约为41.33亿元、9.73亿元和30.30亿元,分别占总量的33.72%、7.94%和24.72%。
从区域营业额看,全国休闲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等营业额高的省份主要有山东、广东、湖北、浙江、四川、江苏等。全国排前十位的省份休闲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等营业额约113.90亿元,占总量的92.91%,其中休闲钓具、钓饵和水族设备分别约为36.93亿元、8.26亿元和27.85亿元。营业额前十位中,沿海地区有4省(山东、广东、浙江、江苏),仅山东一省占比就达52.82%;内陆地区6省份(湖北、四川、吉林、安徽、江西、湖南)约占总量的12.98%。
山东钓具营业额高居首位,约23.27亿元,占总量的56.29%。钓饵前三强分别是山东、四川和江苏,约4.71亿元,占总量的48.43%。水族设备前三位分别是广东、山东和吉林,约25.07亿元,占总量的82.73%。
作者简介:中国滨水休闲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滨水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游艇盛典执行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