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鲚(长颌鲚);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这种鱼!
6月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课题组科研人员,在长江中游干流嘉鱼站位的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和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过程中,调查监测到刀鲚(长颌鲚)1尾,系今年首次监测到刀鲚上溯到长江干流中游嘉鱼江段,也标示着刀鲚生殖洄游群体最早上溯到达嘉鱼江段的时间。
这是近三十年来,继去年疫情期间在石首江段调查到刀鲚(2020年6月7日和8日各调查到1尾)后,第二次在刀鲚生殖洄游上溯时间窗口内在长江中游干流江段调查到刀鲚。
科考人员发现的刀鲚
刀鲚(Coilia nasus)为鲱形目(Cluperiformes) 、鳀科(Engraulidae) 、鲚属 ( Coilia)鱼类,一般在春季从海区进入淡水,从长江口上溯至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附属的湖泊中产卵繁殖。刀鲚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历史上的捕捞量也相当可观。上世纪70年代,江苏省的捕捞量约为1700吨/年,至80年代下降到1500吨/年。8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水工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中下游洄游型刀鲚的产量迅速下降,90年代还能维持在900吨/年,而2011~2012,年捕捞量不足10吨/年。
“这表明随着2019年取消刀鲚专项捕捞许可证制度,2021年长江全面禁捕工作推进落实,长江刀鲚上溯产卵群体正逐渐恢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课题组科研人员杨海乐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据了解,2019年,长江下游刀鲚等重要经济种的专项捕捞许可证制度取消,减轻了刀鲚的捕捞压力。2020年1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再加上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从2019年开始,鄱阳湖的刀鲚资源呈现明显的强势恢复趋势。
科考人员为刀鲚测量体长
据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调查,刀鲚生殖洄游群体最早于4月中旬已到达湖口江段,部分进入鄱阳湖水域进行产卵繁殖,部分继续沿长江干流上溯。如果刀鲚生殖洄游群体延续前两年的恢复势头,预计未来几天/周,或将有更多的刀鲚生殖洄游群体路过嘉鱼江段,陆续抵达洞庭湖水域,选择适宜产卵区域进行产卵繁殖。
杨海乐说,过度捕捞是造成长江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禁渔期较短,每年禁渔期结束后高强度的捕捞导致当年繁殖苗种不能形成有效的补充,从实施春禁后的渔业生产和科研监测数据来看,季节性禁渔期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局面。“由于刀鲚经济价值高,即使在禁渔期内,限额捕捞在长江下游亦被允许。过高的捕捞压力造成了刀鲚资源的快速衰退。”
杨海乐认为,刀鲚资源量正获得强势复苏期,期待三五年后能看到洞庭湖水域刀鲚的成规模繁殖。
(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