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科技创新将瞄准六大领域
“今后,我国渔业科技创新将瞄准资源环境、水产种业、水产养殖、渔业捕捞、水产品加工、渔业装备和信息化六大领域。”在不久前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上海组织开展的渔业发展集中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专家建议,把上述六大领域26项任务作为渔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渔业科技工作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我国渔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水产品供给充足、价格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实施史上最长和最严格的伏休制度,长江禁渔全面实施,海洋牧场建设快速推进,中国渔政“亮剑”行动取得实效,远洋渔业规范发展,渔民收入较快增长。尤其是科技创新为我国渔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等重大项目启动,渔业科技在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加工流通、节能环保、设施装备、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渔业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支撑保障,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国际并跑、领跑阶段,一批生态、绿色、高效渔业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至2020年的63%。全国渔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机构和团队聚焦科技创新,渔业科技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培育新品种61个。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一大批渔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推广应用,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原始驱动力。为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不断提升水产品品质和质量,水产精深加工产业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水产食品绿色加工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研究逐步深入,成功开发了即食海参、鲍鱼罐头、调料扇贝食品等新产品,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建立了水产品追溯编码、信息采集等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体系,研究开发了海参功效成分高效制备技术,金枪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南极磷虾精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脱壳虾肉等成熟产品。此外,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因资源发掘利用、育种技术研发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水产生物基因组、种质创制等走在国际前列,培育水产新品种61个。初步形成了层次多样的水产种质保存技术体系,破译了牙鲆、凡纳滨对虾、刺参、栉孔扇贝、海带等的全基因组序列。草鱼、团头鲂等大宗淡水鱼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加速,扇贝分子育种技术突破了水产生物全基因选择育种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建成国际上第一个水产生物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
与会专家指出,实现渔业现代化,要加强规划对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十四五”时期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推动渔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持续推进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推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迈向渔业现代化新征程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未来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