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尾圆口铜鱼在重庆江津放归长江
9月23日,在重庆市江津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0万尾圆口铜鱼被放归长江,对野外自然种群资源进行有力补充。单次放流规模达到10万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本文摄影:朱静霞
本次放流活动由三峡集团主办。放流苗种由三峡集团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宜昌三江渔业公司,通过人工繁育技术获得。
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特有和经济鱼类,也是金沙江水电开发过程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之一。近年来,受水质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圆口铜鱼野生资源下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其物种保护迫在眉睫。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峡集团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推动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造福人民。
“放流圆口铜鱼,对保持圆口铜鱼物种、恢复其自然种群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以及建立长江水生生物物种保护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三峡集团环境保护部高勇博士说,这是三峡集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的具体体现。
据悉,本次放流的圆口铜鱼中,有9万尾2020年人工繁育的当年苗种,长约5厘米;1万尾2019年人工繁育的1年龄幼鱼,长约15厘米。其中,放流不低于1万尾的1年龄以上大规格苗种,属国内首次。
此外,据长江水产研究所副主任杨德国介绍,为开展后续放流效果评估等科研工作,本次放流还对其中2万尾苗种进行了微金属线码和可见植入荧光标记,并建立了放流圆口铜鱼分子标记和繁育亲本遗传基因库。
“多规格苗种同步放流,大规模标记放流苗种,这在我国是第一次。”三江渔业公司董事长易继舫说。
2006年以来,三峡集团组织国内相关科研机构,持续开展圆口铜鱼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开展科研项目20余项,投资近6000万元,实现了自然种群生物学研究、野生亲鱼驯养、人工繁殖技术突破、人工繁殖规格鱼苗规模生产等科研目标,取得圆口铜鱼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基本突破圆口铜鱼人工繁育技术,初步具备了圆口铜鱼苗种集约化批量生产能力,成功培育了大批量适用增殖放流规格的子一代卵苗。
据悉,下阶段,三峡集团将以圆口铜鱼规模化繁育突破为新起点,持续加强大规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攻关;同时继续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全面落实生态环保措施,持续攻克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