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湖:三万尾珍稀土著鱼类带着“标记”游
扁吻鱼(俗称大头鱼)是博斯腾湖的土著鱼,后来随着数量越来越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10月23日,三万尾珍稀土著鱼类——扁吻鱼带着“标记”“游入”博斯腾湖。
当天上午,在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斯腾湖落霞湾鱼类栖息地,渔政工作人员与居民群众志愿者一起将3万尾扁吻鱼苗投放到博斯腾湖,此次放流的鱼苗体长在15厘米左右,采用先进的标记扫描方法进行跟踪监测扁吻鱼。
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时春明说:“此次放流的是由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三万尾标记的CWT标记编码的扁吻鱼,我们可以实现实时跟踪,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轨迹。扁吻鱼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俗称大头鱼,是我国特有的仅分布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鱼类,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今年我们将在博斯腾湖放流七万余尾扁吻鱼,分春秋两季进行投放,投放数量和规模创历年新高。目前我们已连续11年在博斯腾湖放流扁吻鱼,累计33万尾,标记放流11万尾。选择秋冬之季放流,是为了恢复博斯腾湖的生态多样性,加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新疆最大的有机野生鱼类生产基地。近年来,博湖县通过实施禁渔期专项治理、人工增殖放流、渔业法律法规宣传等措施,博斯腾湖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博斯腾湖现有草、鲢、鳙、鲤、鲫赤鲈(俗称五道黑)、公鱼等32种鱼类及青虾、中华绒螯蟹、河蚌等,年产量约4000吨,既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有机鱼生产基地,湖中盛产的池沼公鱼、草鱼、鲫鱼等10多个鱼类品种和150万亩水域分别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及产地认证。
据了解,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是确保鱼类资源良性循环,补救自然繁殖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可增加水生生物资源量和群体数量,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对于生态保护和渔业增产、渔民增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