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湖养鱼历史回顾:鲟鱼科研成果引爆一
中华鲟鱼是我国独有的名贵鱼类资源,有“水中熊猫”的美称,被国家列位一类保护对象。上世纪六十年代拟建中的长江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拦断长江,必将阻碍中华鲟到长江上游产卵的洄游通道而危及其种族的繁衍。对此,该工程拟在坝体建造鱼道,使中华鲟从鱼道中顺利过坝而洄游到上游产卵。当时这个救鱼方案,因缺乏有力的可行性论证,使一些水利、水产专家虽产生了疑虑,但苦于提不出更好的替代方案和改进措施。到1976年,有关专家得知长寿湖水研所中华鲟人工繁殖早在72年就取得成功,并用初步总结出的一套技术培育出中华鲟鱼幼苗20多万尾的信息后,即对葛州坝鱼道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产生了置疑。于是,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胡增祥同志等专家到长寿湖鲟鱼科研现场进行考察后,向国家长江水利规划和建设部门提出了以人工繁殖鲟苗放流长江的救鲟方案,替代拟建的鱼道工程方案的建议。其理由是:这个新方案既可节省上亿元的建设投资,又切实可行。这个建议一提出就引起一些水产部门和水产专家的不同意见。于是,围绕葛州坝是否建造鱼道救护中华鲟问题,引起了全国水产科技界一场空前的大争论。
这场争论经九位专家联名反映到党中央后,受到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关注,并作出了重要批示。党和国家领导十分珍惜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国家建设事业无私献言的精神,特由国家农委召开有水产、水利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代表和专家们参加的葛州坝救鱼方案讨论会,充分听取了各种意见和建议,以便集思广益做出救鲟方案的正确抉择。到会的专家和代表们以积极的态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长寿湖水研所的柯薰陶副所长在会上汇报了长寿湖水研所多年开展中华鲟人工拴养催产繁殖鲟苗的研究进展和已取得的成果等情况,供领导和专家们参考。在到会代表和专家们的诸多意见中集中反映出二个问题:一是在葛州坝上建造鱼道工程已经完成并得到批准,而且还在坝体上预留了鱼道位置,如中途停建会造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而苏联早在二十年前就在拦河大坝上建造鱼道,成功地解决了包括鲟鱼在内的一些洄游性鱼类的过坝产卵问题,我们应当学习使用。二是长寿湖渔场水产研究所中华鲟拴养催产繁殖鲟苗技术的可靠性和成熟度能否挑起如此重大的救鲟任务,值得慎重研究。即使该技术成熟可靠,也不能在葛州坝下应用。因为坝下的长江江段中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性腺达到IV期的可用于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雌鱼。
针对会议提出的两大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派出专家小组赴苏考察苏联在拦江大坝上修建鱼道的应用效果,以探索能为我所用的技术经验;另一方面,组织坝下中华鲟人工繁殖试验组,将长寿湖水研所坝上人工繁殖中华鲟技术引入坝下实施,以检测该技术的可靠性和在坝下江段的适应性。这两项工作的实施结果:赴苏考察的专家回国后确认苏联拦河大坝的鱼道对一些鱼类洄游过坝产卵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过坝是鱼均是个体较小的种类,像我国中华鲟那样体形巨大的鱼类能否游进鱼道并顺利过坝的问题,难以作出定论。而在葛州坝下有长寿湖水研所派田应培高级工程师等人参加的中华鲟人工拴养催产繁殖试验,却旗开得胜,孵出了批量鲟苗。实践证明了长寿湖渔场水研所中华鲟人工繁殖创新技术的可靠性并适用于在坝下的长江中应用。
国家水利部,邀请美国水利、水产学专家到我国对长江水利枢纽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考察时,特别关注葛州坝中华鲟过坝的问题。该专家组一行九人,在水利部黄友若副部长的陪同下,专程到长寿湖水研所鲟鱼试验基地进行考察。他们在听取了所长谢大敬有关鲟鱼研究情况的汇报,并到鲟鱼试验池现场观看了池内饲养的用人工繁殖技术繁殖的中华鲟、达氏鲟和杂交鲟已长到1~2公尺后,深感中国一个渔场研究所的鲟鱼研究竟做出了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很不容易。这个美国专家组回到武汉对葛州坝救护中华鲟问题发表意见时候,生物学家拉邦蒂博士说:如果修建鱼道,它将会成为愚昧无知的纪念碑。
1981年11月,国家水利部在湖北葛州坝三三0工程局召开“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科技成果交流会”。长寿湖水研所谢大敬所长应邀出席,并在全体大会上,以“人工拴养繁殖中华鲟生物技术研究总结”为题,作了大会发言。其主要内容是摘要介绍了长寿湖水研所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的内容和已取得的试验研究成果,并以大量实验事实为依据,阐述了用鲟鱼人工繁殖放流技术保护、增殖长江中华鲟资源的可行性。这个报告受到了到会专家的好评。
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调查研究之后,终于对葛州坝如何救护中华鲟的问题作出了正确的抉择。那就是暂停在葛州坝上的鱼道工程,由三三0工程局组建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站,负责生产鲟苗放流长江。这个正确抉择给这场惊动了党中央的空前争论划上了圆满句号。而在这个抉择中,长寿湖水研所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