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召开大水面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充分保
9月10日,大水面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在浙江省淳安县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充分保障大水面渔业发展空间,对于近几年在环境保护督查中超出法律法规要求被迫退出的大水面渔业,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生产,积极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
会议指出,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内陆渔业水域的主体,大水面渔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合理利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坚持质量兴渔、三产融合,走出一条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会议要求,下一阶段要抓紧开展摸底调查,制定本区域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的大水面资源状况、承载能力确定相应生产方式,明确不同生产方式的适宜发展水域,促进大水面合理利用。要协调好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确保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不影响水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强化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支撑,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由农业农村部门会同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林业草原等部门,创新协同机制,加强执法监管,实现共建共治。
9月10日召开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省淳安县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江开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站长(秘书长)崔利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出席论坛开幕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刘忠松主持论坛开幕式。
江开勇指出,大水面水域是我国渔业的重要阵地。但是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两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大水面渔业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网箱网围,甚至具备净水功能的大水面增殖业全面叫停,实行一刀切。这种简单粗暴、一禁了之的做法,不仅直接导致了产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也是对水域资源的严重浪费。科学、合理的利用大水面水域资源,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探索走出一条保护水质、适度开发、永续利用、三产融合的大水面生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成为摆在所有渔业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江开勇强调,举办大水面生态渔业高峰论坛,目的是想凝聚共识,汇聚众智,在发展战略上、科技支撑上、生产实践上,贡献和发挥广大从业者的智慧、力量和热情。论坛要对标现代化论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打造成为代表性最广泛、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大水面生态渔业交流平台,促进政府、科研、推广、企业各方的交流和务实合作。通过各方努力,共同推动将大水面生态渔业打造成渔业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崔利锋指出,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建了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领导小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作为示范推广组组长单位。半年来,水产总站和学会联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上海海洋大学等副组长单位及成员单位,认真谋划、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工作调研中发现,各地在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中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一是行业外,尤其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渔业在大水面中的净水、保水作用和生态功能认识不到位。二是一些大水面的经营主体,渔业生产技术模式比较粗放、经营水平总体不高,大水面渔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崔利锋提出,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推广示范组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按照部渔业渔政局和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搭建好大水面生态渔业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切实促进政产学研推用各方面的交流和协作,促进大水面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好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中国水产学会专家平台的作用,遴选一批适宜不同地区、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技术和经营模式,组织开展示范推广工作。三是利用媒体优势,做好大水面生态渔业宣传,讲好故事、做好文章,强化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普教育,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论坛邀请了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及知名大水面生态渔业企业的10位专家围绕大水面生态渔业战略规划、科研、推广、生产实践等作报告。9月10日的主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英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殷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谷孝鸿、上海海洋大学刘其根分别围绕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规划、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容量及评估方法、湖泊生态保护、保税渔业理论与实践等作主题报告;9月11日的专题论坛上,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汪建敏、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丁雪燕等6位专家将围绕千岛湖渔业案例、浙江省大水面开发利用模式和发展探索等主题作专题报告。来自管理、科教、推广单位和企业的代表近300人参加此次论坛。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