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成就回顾与未来发展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的水产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远洋渔业异军突起,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持续快速发展,渔船规模、装备水平、捕捞加工能力、科研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1985年3月10日,中国水产总公司派出由13艘渔船、223名船员组成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毅然走出国门,从福建马尾港出发,披波斩浪,远航万里,抵达非洲,随即与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等西非国家开展远洋渔业合作,实现了我国远洋渔业“零”的突破。经过30多年的艰苦拼搏,我国远洋渔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是产业规模进入世界前列。据统计,2018年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225.75万吨和262.73亿元,作业远洋渔船达到2654艘,船队总体规模和远洋渔业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公海鱿鱼钓船队规模和鱿鱼产量居世界第一,金枪鱼延绳钓船数和金枪鱼产量居世界前列,专业秋刀鱼船数和生产能力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我国远洋渔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业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近海走向公海,走向深蓝。作业船队已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及周边40多个国家的海域以及南极公海区域。
三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力度加大,中大型渔船所占比重明显增加,远洋渔船整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远洋渔船船队初具规模。渔船和船用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能力明显提升,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一批金枪鱼超低温延绳钓船、金枪鱼围网船、秋刀鱼舷提网船先后投产,我国建造大型专业化远洋渔船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拖网捕捞发展为包括大型拖网、大型围网、大型延绳钓等多种方式,已经形成了具备海洋捕捞、海上加工补给运输、基地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比较完整的现代远洋渔业生产体系,改变了过去加油运输受制于西方的被动局面。
四是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我国远洋渔业科技进步明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捕捞和加工技术体系。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大型专业化远洋渔船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以捕捞技术、资源调查与探捕、渔情海况预报、渔用装备研发、水产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了远洋渔业数据中心、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远洋渔业学院、远洋渔业国际履约中心等机构,资源评估、研究开发和国际履约能力不断提升,培养了一大批远洋渔业专业人才。远洋渔船建造审批、作业许可、年度审查、行业自律等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与国际渔业管理规则相适应的远洋渔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
我国远洋渔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仅用了30多年就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100多年走过的路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之一。
30多年来的远洋渔业发展,不仅使远洋渔业企业资产总量迅速扩大、自身实力显著提升,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首先,远洋渔业不断发展,填补了我国过去长期在公海渔业上的空白,体现了我国在公海渔业的实际存在,主张了我国公海应有的权益,提高了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在海洋资源管理、分配方面的话语权,大大拓展了我海上“流动国土”的空间。过去金枪鱼等大洋性鱼类资源的利用,发展中国家长期被排除在外,通过我国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参与公海渔业的开发,在公海的资源占有份额大幅上升,从而打破了公海资源长期被西方少数国家垄断的局面。
其次,远洋渔业的发展使我国沿海渔船转向国外,客观上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了我国沿海渔业资源开发压力,为我国近海渔民群众腾出了发展空间,同时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捕捞产能向外转移合作,解决了一批转业渔民的再就业,为部分渔民脱困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三,远洋渔业捕捞的水产品在投放国际市场的同时,根据国内需求,30多年来运回上千万吨水产品到国内,对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平抑水产品价格,丰富市场品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四,远洋渔业的发展为所在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大量经济收益和就业岗位,得到了当地的高度评价,仅在非洲地区就创造了数万人次的就业机会。通过渔业合作,扩大了我国对一些沿海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对遏制“台独”势力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促进我国和平外交进程发挥了独特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国家发生动乱和战争等关键时刻,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渔业船队发挥了救援抢险的特殊作用,仅在也门、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以及科特迪瓦等国家发生的战乱中,中国农业发展集团船队根据国家的部署营救我使馆人员和侨民以及部分友好国家的外交人员2000余人,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表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我国远洋渔业之所以快速发展,在较短时间内跻身国际前列,作为一个远洋渔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我深深体会到,首先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迅速动员资源,集中各方面力量,实现重大战略目标。远洋渔业从“零”的突破到取得辉煌成就是又一明证。其二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我国渔业“走出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远洋渔业发展是改革开放最直接、最有成效的重要成果之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远洋渔业的今天。同时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记得当年船队出发时,时任农业部、福建省老领导亲自送行。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曾多次到海外远洋渔业基地视察指导,给予广大员工极大鼓舞和鞭策。其三得益于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对远洋渔业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比如远洋渔船建造的资本金支持、捕捞燃油补贴、公海资源探捕支持以及自捕鱼免税等政策支持,对缩短我国远洋渔业与国际先进同行的差距,提高我国远洋渔业的竞争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四归功于广大员工多年来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员工,他们远赴异国他乡,长年在海上艰苦劳作,为远洋渔业发展贡献了青春、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是我们远洋渔业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当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既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也有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我国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首先,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有近14亿人口,随着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天然健康、安全优质的海洋产品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为远洋渔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其次,海洋特别是远洋渔业资源潜力巨大。虽然一些沿海国家的资源由于过度捕捞而局部衰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海洋整体上仍有大量资源潜力,特别是海洋中上层鱼类的大量丰富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据测算,海洋鱼类、藻类等生物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情况下可满足全球人类的海洋蛋白需求。仅南极磷虾的资源蕴藏量就有10多亿吨,科学合理的年度可捕获量达8000万到近亿吨,相当于全世界目前海洋水产品年度捕获量总和。我国的渔业船队已经进入南极海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应该说海洋渔业的发展是大有可为的。其三,我国有30多年远洋渔业发展积累的基础和经验,为远洋渔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加速远洋渔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要努力遵守国际规则,履行保护养护海洋资源的社会责任,处理好与国际社会和合作国家的关系,坚持互惠互利,建立更加良好的可持续的合作机制,使我国的远洋渔业事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努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贡献。
文/刘身利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原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兼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