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下一步将开展长江生态环境
针对目前长江濒危物种保护,近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武汉组织召开了“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研讨会”。有关部门和专家研讨了下一步保护的重点工作。
相关专家表示,目前长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17年至2018年长江共采集到314种鱼类数据,未采集到的鱼类共计134种,占长江鱼类总种数的近1/3。同时,中华鲟、江豚等旗舰物种极度濒危,特别是中华鲟连续3年未发现自然繁殖。为更好保护长江自然生态,2019年12月底,农业农业部下发通知,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 马毅: 现在禁捕工作整体推进比较顺利,下一步,推进常年禁捕,构建保护网络,严格执法监管。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告诉记者,要想有效改善中华鲟等濒危物种的栖息环境,十年禁捕只是第一步,目前他们正进行规划,将航运和自然江道分开,更大限度恢复种群生态环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危起伟: 主动去人工修复航道。这样可以克服长江的水温滞后的问题,还可以克服一些人类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 马毅: 探索实施小水电退出工程示范项目。基于“四大家鱼”繁殖、中华鲟产卵、江豚枯水期保护等水量水文需求,开展梯级水电站联合生态调度,确保水生生物用水需求。
专家表示,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长江鱼类资源的恢复也对长江生态体系的修复至关重要,长江资源的保护与恢复还需要更多措施共同促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 陈大庆: 通过我们多年的增殖放流,以及加强三峡水库的生态调度,长江“四大家鱼”的资源量已经由不足一亿尾恢复到2019年的20亿尾,鱼类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禁捕一个措施,未来10年,各部门共同协作保护,会使我们的资源恢复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