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面现“猪”贺新禧 长江江豚想在崇明安个家
图说:唐文乔课题组镜头里的江豚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供图(下同)
长江入海口,崇明东风西沙水库附近的芦苇荡里,一叶扁舟上的上海海洋大学学生目不转睛盯着远处,江面的一处波动让他们欣喜若狂,“来啦!来啦!”他们发现了一种弥足珍贵而特殊的“猪”:海江猪。
举起镜头,将这难得一见的画面留存,“一头、两头……”一名大学生嘴里轻轻念叨着,“这五个小时没白‘潜伏’!”
不少崇明人都听过“海江猪”的故事:滚滚江水中,生活着一种和猪差不多的水生动物,它们全身灰白,性格腼腆,极少被人看到。没错,“海江猪”就是长江江豚,目前在中国仅剩1000头左右,而在崇明发现的种群数量近30头。
天生长着一张萌萌的笑脸,生性活泼的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仅剩的淡水豚类,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介绍,长江江豚是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沿岸,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江豚是靠肺呼吸的,所以它必须隔一会儿就要露出水面,不能长期在水下生活。”唐文乔说,“它们以鱼类、虾和乌贼为食,每天要进食约体重的5%至8%。如果生存条件比较好的话,一般长江江豚可以活到20年左右。”
此前,长江江豚被认为是窄脊江豚的一个亚种。去年,中外科研人员对长江和中国沿海不同水域的49只江豚的基因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长江江豚与海洋江豚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遗传分化,已形成独立的进化支系。此项研究成果,令鲸豚类物种由原来的89种增加为90种,这对于长江中唯一的鲸类动物长江江豚来说意义非凡。
图说:江豚放下戒心,出现在人类目光可及的范围内
唐文乔课题组连续多年对江豚进行考察后发现,在长江口崇明西部东风西沙水域可观测到长江江豚踪影,数量近30头,这是崇明岛西部水域近年来新发现的江豚种群。“这和崇明岛周边水质提高、环境改善分不开啊!”唐文乔感慨,“当然,东风西沙水域很僻静,人为干扰较少。”
对于长江江豚来说,现在面临栖息地水环境污染、缺乏食物、渔民网具误伤和船只产生噪音干扰其声呐通信等威胁。随着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稳步推进,渔船不见了、渔网也没了。“江豚一般是两三头一起小范围活动,在‘打猎’的时候才会集体出动。”唐文乔告诉记者,“我们好几次看到近10头江豚,说明它们已经放下戒心,在人类目光所及的范围内捕食了。”
以前,长江里同时生长着两种鲸类动物——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白鱀豚已离我们远去,长江江豚也在逐年减少。如何才能不让长江江豚步白鱀豚的后尘?“江豚人工繁殖的干预难度较大。比较好的方法是将某个群体的长江江豚迁移到比较小、环境较好的水体里,便于其繁殖。”
崇明,能成为江豚的“新家”吗?
唐文乔课题组很早就开始了对相关水域作为江豚迁地保护地的可行性论证。去年9月27日,课题组观测到的数量最多,共有6个群次17头。这个寒假,课题组不定期也有收获。课题组还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指派或聘请专人监护该水域的江豚活动,定期监测该水域江豚种群数量的变动,并进一步考察该水域的生态环境和饵料生物状况。
“如果江豚迁地保护区建设通过论证,那崇明将呈现‘东滩候鸟天堂、西滩江豚乐园’这一两翼齐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崇明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豚保护有现实需求,也有助于提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发展能级。”
据介绍,江豚是高智商动物,还可改善相关水域生物群落结构,保持水域生态平衡。“它还是水质量预警的指示生物呢!”唐文乔说。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