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普通消费者出售“福岛鲜鱼”?果然,日本还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份,在福岛沿海捕获的鱼已经出口到了泰国,并且进入了当地的餐馆。据悉,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之后,向普通消费者出售可能被核废水污染的新鲜鱼类,这次还是首例。
据报道,今年的4月份,日本政府就宣布了由于放射性物质超标,福岛县周边海域的黑鲉禁止流入市场。据报道,工作人员在被抽检的一条黑鲉身上发现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严重超过了日本的相关法规规定的标准限值。其实,早在今年的2月份,福岛县的相关行业协会就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并且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
多国出台政策 抵制日本食品
据报道,美国为了防止相关的危害,已经禁止日本的食品进口美国。据悉,美国相关部门表示,由于日本发生过放射性核污染,相关部门应该对进入美国的日本食品进行直接的扣留,不需要进行检查。除此之外,美国还对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等来自日本的多种食品进行了限制进口,范围不仅仅是海产品。
此外,韩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今年的4月份,韩国相关部门就要求,只要在来自日本的水产品中检出超过1Bq的辐射值,就会停止该产品进口。实际上,韩国的做法是独创。早在今年的1月份,韩国已经对进口水产品的放射性检测标准进行了升级。
污染不容忽视 通过人体富集
据悉,自从日本政府宣布将核废水入海的计划之后,韩国就开始抵制,声音越来越大。其多家国内的超市都挂出了“抵制日货”的相关标语。同时,韩国的多个水产团体都发表了联合声明,对日本排放核废水的计划表示强烈的谴责,并呼吁抵制日本的海产品。
其实,各国之所以这样害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据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刘恩涛曾表示,海洋生物对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吸收是累积性的,也是放射性污染物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如果海域受到了核污染,那么这些受到污染的海洋生物可以携带污染物流动到非污染地区,还可以通过食物链等传播方式,在高等动物体内富集污染物。
很显然,人类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高级动物,海洋中的污染物极其容易在人体内富集。虽然海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一旦超出了其范围,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